如果想領略電影藝術的創造力 別錯過這個影展
2016/05/23好奇心日報5月24日報道 12 年前,北京電影學院曾經舉辦過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影展。12 年后,這位大師的電影再次來到中國。從 5 月 21 日開始,上海電影博物館就將舉辦“生而為影: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回顧展”,9 部大師的經典作品將在上海電影博物館的 5 號棚以及上海影城進行展映。
此次選擇的安東尼奧尼作品幾乎跨越了他整個創作生涯,從第一部長片《某種愛的記錄》再到 1975 年的電影《過客》,當然還有他最經典的現代愛情三部曲《奇遇》、《夜》、以及《蝕》。從這些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安東尼奧尼創作的整個變化。
《某種愛的記錄》。
安東尼奧尼影展是策展方上海電影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想要舉辦的一個項目?!逗闷嫘娜請蟆妨私獾?,從 2014 年開始,上海電影博物館就開始為此忙碌了,策劃一個影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安東尼奧尼這樣創作的巔峰時期在 1980 年代之前的導演,所以一直到 2016 年安東尼奧尼影展才正式成形。
2015 年底,上海電影博物館曾經獲悉意大利電影機構 Istituto Luce-Cinecittà 擁有全套的安東尼奧尼的 35 毫米膠片拷貝。然而,這些膠片的質量并不理想??紤]到長途運輸會對膠片造成進一步的損害,上海電影博物館最終放棄了直接拿到膠片拷貝進行放映的想法,轉而尋找其他租片機構進行合作。
為了能夠保證此次放映的質量,上海電影博物館還專門找到了奇遇字幕組來制作相關的字幕。他們也是盡心盡力,不僅逐字逐句推敲意大利語的翻譯,還專門找了正跟隨著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拍攝新片的一位電影工作者翻譯《過客》一片中出現的大量西班牙語對白。
《過客》。
除此以外,策展方選擇的放映拷貝也幾乎都是數字拷貝。這多少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因為現在中國已經基本淘汰了膠片放映機,上海僅存的幾臺膠片放映機也都很有年代感。與其在放映時遇上放映機故障的情況,還是選擇數字拷貝本身更為保險。不過,由于條件限制《奇遇》這部電影并沒有經過數字轉制,所以放映的版本仍然是 35 毫米拷貝,這也讓策展方面感到一絲憂慮。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一直以來都以晦澀、沉悶出名。為了能夠讓觀眾更好地感受到安東尼奧尼的魅力,上海電影博物館這一次還特意請來了意大利導演馬里奧·嘉納萊以及臺灣學者陳傳興,他們將會舉辦兩場講座以及映前導讀,為觀眾解讀安東尼奧尼的作品。
《好奇心日報》和馬里奧·嘉納萊聊了聊,他為年輕觀眾欣賞安東尼奧尼提出了幾點建議。
1. 欣賞安東尼奧尼的作品可以從《放大》以及《過客》開始
這兩部電影是安東尼奧尼后期的作品。由于年代距離現在更近,所以這些電影在形式上與當代的電影有一些相似,同時也更加具有故事性。尤其是《放大》這部電影,它的節奏、顏色、以及剪輯方式都更接近現在電影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安東尼奧尼早期作品中那種情緒性和詩意性的表達。
《放大》。
2.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是顛覆性的
安東尼奧尼身處的環境是在二戰結束以后的大變革時期,當時的電影浪潮就是希望能夠推翻以前的電影類型,并且尋找一些新的表達方式。安東尼奧尼在敘事上做出了許多新的變化,采用了諸如倒敘、閃回等手法推翻了以往線性敘事的模式。安東尼奧尼之于電影敘事,就像喬伊斯之于文學敘事一樣。
3. 安東尼奧尼熱愛色彩
在安東尼奧尼后期的創作中,他開始從黑白電影過渡到彩色電影。其中的代表作《紅色沙漠》就是一部經典的影片。在這里,安東尼奧尼開始將色彩的運用融入到自己的表達當中。例如安東尼奧尼拍一棵樹,會在后期通過上色的方式來強化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片中的另一個經典場景是煉油廠,由于當時還沒有環保方面的法律,所以會產生很多煙霧。安東尼奧尼也會用各種顏色將煙霧重新上色,希望能夠表達奇幻的現代工業的景象。
《紅色沙漠》。
4. 理解安東尼奧尼,可以像理解照片一樣
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畫面。對于年輕人來說,可以把這些畫面當成是現在年輕人利用智能手機和手持攝影機拍下的短片或者照片。
回想一下當你拍攝一張照片、使用各種各樣的濾鏡、并且發布在社交網絡上的心情。你為什么要拍攝這張照片,想要表達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去感悟安東尼奧尼電影中的畫面,也許你就能夠從畫面而不是劇情中理解這位大師。
5. 要有耐心
安東尼奧尼的電影表達的是一種情緒。這需要觀眾有足夠的耐心跟隨著安東尼奧尼的鏡頭去體驗,有時候他的鏡頭可能長達一分鐘,比現在的電影要長得多。這可能是當然觀眾最不適應的地方。
不過,如果你能夠沉下心來欣賞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你就能夠感受到他想要電影傳達出的情緒和氛圍。就像在《愛情三部曲》當中,隨著鏡頭,一種詩意的氛圍,每一個人因為無法與他們交流而誕生的孤獨感就會從銀幕中滲透出來。
《蝕》。